檀轩实业

由80年代砖体预制板结构居民楼改造设计而成的民宿

首页 >>  新闻中心 >> 案例推荐 >>   由80年代砖体预制板结构居民楼改造设计而成的民宿

由80年代砖体预制板结构居民楼改造设计而成的民宿

本民宿设计项目位于上海浦东,周边建筑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,几经变迁,整个镇子呈现混乱与无序的状态。第一次勘察场地,门前巨大的稻田占据了整个视野,田边水杉的竖向线条与稻田所形成的几何感呈现出塞尚般的画面。建筑所占据的独特地理位置给这个场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景观支撑。民宿原建筑为4幢上世纪80现代居民楼,砖体预制板结构,外加东西各一幢两层瓦房,原有的宅基地限定出了建筑的红线范围,也使整个建筑边界框定在了长条形的体积内。

由80年代砖体预制板结构居民楼改造设计而成的民宿


设计之初,希望最终矗立在稻田尽头的不单单只是个民宿,而是带有某种精神性感知的建筑物。因此摒弃了传统民宿的固有概念,选用带有凝聚性力量的黑色作为建筑的主基调,极简的建筑形态与周边混乱的建筑肌理形成对立美学,以守望者的姿态出现在稻田尽头,打开一种全新的日常体验。考虑到原有建筑结构的脆弱性和混乱的表皮肌理,决定从建造这一思考逻辑出发,对建筑进行由结构至形体的整体改建。强化结构保证建筑稳定性,简化形体,以纯粹回应眼前的这片稻田。

由80年代砖体预制板结构居民楼改造设计而成的民宿

作为主体的长条形建筑体,在4m*9m的开间模度下,强化地基,增加钢筋混凝土立柱作为结构支撑,同时依据南北方位界定出辅助空间与使用空间两大区域,将房间按4m的柱间距模度在南面依次排开,给入住者提供最佳的景观支持。餐厅部分沿用整体的黑色基调,在8m*8m的建筑红线内,利用对角拉出整个屋面的受力结构体,使整个屋面呈现悬浮感,斜面的处理也弱化了由于尺度限制所带来的空间局促感,在视觉上形成多维度的空间纵深感。

由80年代砖体预制板结构居民楼改造设计而成的民宿

将辅助空间作为整个建筑的通道路径,串联起各个功能区,受制于场地条件,通道呈现狭长的形态,民宿设计上,以纯白色柔和光线不足带来的幽闭感,二层部分使用了挑高处理,增加空间的层次,顶面狭长的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通道,给行走的路径带来一份不确定的惊喜。作为主体的住宿空间,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,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方便施工管理,17个房间共分5个模块处理,用极简的手法与建筑形成统一关系。本项目由设计师李钢、戚帅奇、徐俊彪等共同参与完成,项目面积共计1200平米,由民宿酒店设计公司编辑分享。